2019年7月30日 星期二

【2019年7月】如何寫書法 觀念心法與技術工具/侯吉諒


如果要你回想一下上次寫書法是什麼時候,大概大多數人都會回想起在學校裡寫書法的畫面吧?確實在現代社會,離開學校後要再接觸書法的機率頗低,如果不是有興趣或是特定需求,一般大概離開學校之後就幾乎不會再寫書法了。

說起來,我也是書法大外行,起心動念只是曾經看過有位作家在IG展示自己的毛筆字,加上我也是個喜愛靜態活動的人,以及書法入門道具不用太費心就能取得,於是我也就加入書法的行列,開始寫起書法來。

而這本書是在有次我去買毛筆時一起帶上的,當時我為毛筆種類繁多覺得困擾,在書局翻了下覺得內容白話也不是太過難懂,便買了回來。內容從關於寫書法的基本筆法到工具及其書法歷史都有簡白清楚的描述,說是工具書,也像是書法的簡史,可以快速看到書法各方面的發展。(如果對工具或歷史等等想知道更詳細的,就得靠自己做功課了。)

作者侯吉諒老師一開始就說:如果要寫的一手好書法,一定要有個老師教。
這在我最近獨自寫了一段時間之後,深刻有這樣的感覺,雖然我也不求要寫能寫到行雲流水,不過連最基本的把字寫好,都覺得自己頗為手拙。不過在寫的過程中,還是能感受到從筆尖傳來的心靈寧靜與簡約美好的感受,我想這也是書法的獨特魅力吧。

要找位老師、或只是自己想寫都沒關係,這是門優雅的興趣,為生活裡畫一抹寧靜,也挺好。如果你剛入門,或是初學者,這是本很不錯的書法工具書喔。


2019年7月25日 星期四

【2019年7月】留白SPACE:不一樣的平面設計第一課,“白”是一切/費工信;黃于倫;陳羿安


留白對於學設計或相關行業的人來說,可說是又愛又恨。留白的空間感與舒適視覺很美好,但總會遇到版面缺乏恐懼症的客戶或主管......留白的功能與定位很難說的具體,就像作者所說的,留白並不泛指白色,而且屬於視覺中的"負空間",它既是整個設計體裡的配角,但也常常是畫龍點睛的主角角色。

從書封到編排,就可以感受到作者想留給你的關於留白的想像與空間感。基本上環繞著各種關於留白的觀念與視覺編排上的想法。在書序中,陳子鴻老師也提到了關於留白,即便是在音樂中停頓的設計,都是有其念想的,為了給視聽者一點迴想的時間,並不是隨興任意的停止。

在空間設計上、平面設計上,各種設計應用上,留白基本上都是門學問,有時也得接受市場受眾的各種質疑,因而可能留白的空間被擠滿,更在在考驗設計師在溝通與說明上的困難度。

不過審美觀本身就是很主觀的,留白與否、美醜與否,在不同的設計案件上有其優劣,這點我想對於每個處在設計端的人來說,人人都有自己的風格取向,能完美結案確實是最重要的,只是個人風格與商業拉扯,在這行業可能會一直上演著,直到取得共識前,都是條漫長的道路。

設計眾們,加油吧。(包括我)

2019年7月23日 星期二

【2019年7月】如何在LINE、FB寫出爆款文案/關建明


以前廣告靠電視報紙,現在這套對於資訊發達的現下已經吃不開,轉而進化到更貼近人們生活的社群媒體上,不等你主動去買報紙開電視才能看到廣告,只要網路接通,打開FB或LINE,我們總會有幾個想主動追蹤的喜愛商家,加上社群演算的進化能力,為你主動遞上推測可能是你需要或喜歡的商品廣告,廣告從被動方,變成了主動方。

於是標題與內文的重中之重,就成了廣告活不活絡、能不能轉化成訂單的重點。

身處在線上購物的工作圈裡,這本書真的讓人受益良多,不過就算廣告通路不是在社群網路上,也有很多值得借鑒的例子,是一本很實用的重點工具書,如果常需要寫廣告文案的人,不妨可以入手一本,對文案工作上一定多多少少有幫助。

因為現代人處於高度資訊爆炸的時代,平均眼球停留看一行字或一張廣告圖文的時間可能短至三秒,吸引不了就會立刻被滑過,和新聞媒體相同,標題下的不好,空有內容也沒有點擊率;標題有吸引力,但內容華而不實,仍舊只成功了一半。

作者大概把寫文案的重點分成:標題引人注目、激發購買慾望、贏得讀者信任、引導馬上下單。看起來簡單有力,但文案的撰寫因人功力而異,但主軸大約就是圍繞著以下四個方向轉,而這確實也應證了,沒有賣不出去的東西,只有不吸引人的廣告文案。

只不過這四大重點方向要內化到自己的文案魂裡,就還是得靠自己多多練習啦。
每一次失敗都會是下一次成功經驗的累積。

2019年7月17日 星期三

【2019年7月】要忙,就忙得有意義/蘿拉。范德康


市面上很多時間管理書,有不少是著重在時間分配和管理上,其實有時不會免讓人覺得有一點壓力,好像不把每天24小時行事曆清楚明白的畫分出來,就管理不好自己的時間一樣。又或者覺得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也稱不上是企業人士或大忙人,時間管理好像和自己沾不上邊。

起先我也有點擔心這本會不會類似部份千篇一律的時間管理書藉,不過實際讀完之後覺得很輕鬆,作者強調了人們對於時間的"感受"、以及對時間的"利用程度",讓時間不只是行事曆上的其中一格,每個人的時間,都是記憶了屬於每個人獨特的時光膠捲。

讓人生充滿回憶的說法,希望人們對於時間的利用,是建立在讓自己覺得有意義、快樂的事物上,而不是填滿行事曆,匆匆的過完一週或一天,到了晚上回想的時候,卻記不起幾件真正覺得重要的事物。

這讓我想有部電影叫做"命運好好玩"(由亞當山得勒主演),主角因為和老婆為了一隻搖控器有點口角,結果卻意外買到一隻能將時間快轉的搖控器,剛開始,主角只是把工作的時間快轉略過,留下覺得讓人愉快的時光慢慢度過,但搖控器會記憶主角的使用模式,漸漸的,有許多快樂的事物被搖控器強制快轉,主角這才發現,連無聊的生活日常,原來都如此可貴。

當我們匆匆忙忙為自己的每一天安排行程,可能是接送小孩上下課、替家中張羅早餐的母親;或是在外上班奔波忙錄的父親或上班族、或是為了前途努力上班壓力山大的個人,都覺得上班或日常的時光讓人煩悶,我們的重點總是只放在休假的時候,但到了休假的時候,又覺得平常的自己太忙,於是放任美好的休假時光就此錯過,日復一日,總是重複這樣的循環。

這本書或許可以重拾你對時間的看法,也能重新調整自己面對時間流逝的心態,就算是面臨生活壓力的當下,人生仍舊有真正重要的事物值得珍惜,而不是滿滿的行程,或是行事曆中的某一格某一欄。

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即便日復一日,每天都有真正重要的事物值得珍視。
時間管理,從自己的心開始。

2019年7月11日 星期四

【2019年7月】童話裡隱藏的世界史/朴信英


每個人在童年時期接觸到的童話故事可能都不盡相同,在書中有一部份的童話故事我是完全沒印像的。不過以前紙本書籍盛行,手邊總是有幾本全彩圖畫用大字注音的故事書。小時候看故事書很單純,只會對書中角色覺得難過或感動,真的不曾深究過這些故事背後隱藏的歷史背景。

直到長大後又歷經過一段童話故事變得腥羶色的時期,如桐生操這位作者寫的一系列"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書中說這是童話故事的初版,也就是童話故事並非真正的童話故事表面。不過不管哪個版本的童話故事,經過這麼長久的世代洗禮,透過不同作者及時空背景的改編,雖然主軸沒變,但面貌多半都不盡相同。

而這本書將這些故事背後的歷史背景清楚簡明的梳理出來。

像是我們常聽到的白馬王子與公主的故事,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王子剛好遇到公主呢?原來這除了是故事中美好的偶然之外,也源自於當時的時空背景,在資源有限的年代,皇室中就算有好幾個兄弟,最終也只會授權給長子或屬意人選繼承,而其他的王子,外出不只為了修行謀職,也在旅途中期盼能遇到公主,若能結為連理,則直接快速的成為一國之主,擁有自己的國家與權利。

不過也有一些令人遺憾的部份,比如到現在都還存在著的人種歧視、因為權利爭奪的屠殺、以及貧富差距造成的悲劇。像是龍龍與忠狗的龍龍,最終雖然看到了魯比斯的畫,但若不是因為這個橋段,龍龍終身努力賺錢的金額,跟本不足支付進入教堂看到幅畫的機會。

歷史故事有其嚴肅之處,而童話故事後的背景,多多少少也反應出了當時的社會狀況,我們對童話故事的一絲美好期待,其實源自於當時的作者們對現實的反抗、編織出期望的美好。

雖然說是挖掘童話故事背後的世界史,不過並不會很枯燥乏味,當成探索童話故事背景裡的歷史,也還是有其有趣之處。我還蠻推薦這本書的,能夠更深入的了解童話故事的原型,也是很有趣的閱讀體驗喔。

2019年7月9日 星期二

【2019年7月】大腦喜歡這樣學/芭芭拉。歐克莉


因為看書常有看了就忘的毛病,看了一位YOUTUBR的介紹,決定入手這本書來讀讀看。

作者針對大腦心智的運作模式作解說,也加了許多容易理解的圖解。其中最常被提到的就是大腦的專注模式與發散模式。專注模式不管是在認真讀書或工作的過程中都容易進入,全神貫注的狀態下,大腦會循平常的思考邏輯方式前進,所以對於解題或需要發想的狀態下,反而容易卡住,沒有新點子蹦出來;而這時轉移注意力,給腦袋一點時間轉換成發散模式,比如工作的過程中離開座位到鄰近的便利商店買個東西走一走之類的,做一個轉換的動作,腦袋處於發散模式時,會有更多平常意想不到的迴路思考。

書中多半以數理或學生考試的角度出發,不過有些方式即便應用在工作上也是可以的,只是需要稍微調整一下方式。而且多半也並不是很困難的方式,只要稍微調整一下習慣就可以做到。

比如在試著在不同的場合思考讀過的內容。平常都在辦公室裡,下班的途中在手中沒有任何資料的時候回想,一但記住了便會容易記牢,也搞不好還會有新想法。

或是每天工作的時候,從最困難的開始,一但卡住,也要學習立刻抽身,先做其他能夠完成的事,再回頭來繼續最困難的這部份,可以配合蕃茄鐘使用,讓自己處於專注、休息、專注、休息的短暫切換模式,保持腦袋彈性,同時也能讓工作或學習進度有秩序的前進。(不過對於從最困難的這點開始,我使終覺得很困難,還是嘗試的不太好。)

總之,理解自己的大腦心智運作模式,避開一些學習陷井,讓學習變得有趣或容易記住,學習過工作過程也就不會太讓人覺得是苦差事。因為書中用了不少關於學生數理解題為例,如果本身是學生的話,可能讀起來會更有心得喔。

2019年7月4日 星期四

【2019年7月】 設計 是一種思維:從設計師到客戶角度探討如何做出好設計/ 站酷ZCOOL


設計類如果是針對設計上的注意事項,特點或方式等等的書籍,其實主軸邏輯多半會大同小異,差別只在不同作者團隊的闡述方式可能會有些不同。看了一段時間的實作類書籍,對於設計理論有些好奇,於是買了這本書。

這本書的網羅了不同設計領域的精英,針對從設計這個點出發的各個不同層面,導出各種設計時會遇到的問題與想法深度與維度,很多論點或許會讓同行業的設計師有同感、又或是主管層級的人有更宏觀的視野與想法,是很適合設計師或主管職的人閱讀的理論類書籍。

雖然我讀的蠻辛苦的,花了好一段時間分章節慢慢才讀完,不過看完後還是蠻有感的。從這些大神們得出來的結論裡,多少得出一點心得感,更明白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更廣闊的視野來應對自己的設計工作,以及,設計不單是表面的具象,很多時候更是抽象讓其融入人們的生活裡。

各行業的設計師有時講來像是魔法師,客戶像是遊戲的副本或大魔王之類的角色,然後一直互相角力得出平衡,攻破問題點。這大概就是我對這本書裡的種種下的結論。

【2022年10月】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詹姆斯‧克利爾

  這本書其實在決定購買之前,就看到過有不少名人或部落客推薦,書名中規中矩的命名方式,一度讓我懷疑會不會是本沉悶的理論書之類的,不過後來讀了之後發現其實還蠻有趣的,對於解釋如何養成所謂的原子習慣,也有拆解一下案例,沒有想像中的沉悶。 人類的習慣背後是透過許多行為組成,而這些行為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