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8日 星期四

【2019年3月】好規劃,賺到第一個100萬/張凱文


理財類的書籍看了一段時間,不過書名這麼直白的理財書還是頭一次看。其實第一次時是在賣場裡看到了這本書,因為沒有封起來,所以大略看過了序和簡介,本來想買一本回家看,但當時似乎架上只剩一本被翻過摺過的痕跡,於是一直等到上網訂購收到新書後才完整閱讀完。

內容還算蠻適合對理財沒什麼概念的人閱讀的,從每個月收入最低存一成、或是每個月存7000,舉出幾個不同例子的操作實例,以及複利計算的方式及累積的數字,讓人覺得儲蓄不只有感,而且用對方式可以透過複利長久累積;書中也介紹了利用高於一般定存活的存款方式,以及簡單的帶過幾種投資的方式,例如利用儲蓄險、保險、外幣定存等等的方式。

當然這些進一步的投資工具還是要另外再自己多做功課,書中只是提到有這些投資工具可以使用,但投資本身就有風險,必要的功課還是要做好再進入市場,免的浪費了自己辛苦賺來的銀彈。

以及針對個人的食衣住行上習慣的調整,他把個人比喻成公司,而自己是CEO,食衣住行是部門的說法我覺得挺有趣的,有不少習慣是可以參考實行的,也不是太不近人情的嚴格計畫之類的。養成好習慣也可以幫你在無意中省錢喔。最後的章節部份,則是提到不少關於有錢人到底都在想些什麼、怎麼透過這些成功企業知名人士的好習慣與行動力養成好的體質,讓自己不僅可以儲蓄也更打理好自己。

算是本集各種理財概念入門的書籍,挺適合覺得儲蓄很難、零概念的人閱讀。
不過如果已經是有基本概念和投資底子的話,或許就會覺得有些實用度低了一點。

總之理財方式百百種,能幫你存到錢的儲蓄方式,估計就是適合你的方法了。
衝著書名上大大的"100"數字,希望人人都能擁有自己的一桶金。(或更多桶金)

PS.書內的錯字稍有點多,有些句子文字似乎也沒寫好,文字校對有點問題.....

2019年3月22日 星期五

【2019年3月】人生雖已看破,仍要突破/吳淡如


早些年的時候買過她幾本書,雖然覺得她有時口吻過於直白了當,但現在來覺得也不失為一種勇於做自己的直率,和一些口氣永遠溫文儒雅的雞湯類書籍來說,她總是不忘記提醒你,現實往往不是你所想像的美好,我們活在當下,而且要記得抬頭向前走。

年紀二十多歲時的心境和三十幾歲相差許多,前些時候讀完米果的初老了,然後呢一書之後,再接下去讀這本,不免會覺得自己如果能在年輕時多看明白一些道理,或許現在的自己可以少吃一點苦、少走一點冤枉路、替自己導向更好的人生方向之類的....。

人雖然隨著年紀增長,看似限制變多,社會框架更重,但其實這麼多時光以來累積的自己,我們更應該要珍惜接下來的時光,不只是對自己好一點,而且不能因為覺得自己老了、已經懂得很多,就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吳淡如在書中寫道一段讓我頗有感:當問起大家有什麼值得提出來的事情或回憶時,人們往往講的都是30歲以前的事,那30歲以後就沒有值得拿出來說嘴的好事了嗎?

這讓我一瞬間覺得很可怕,當人們意識到自己不再年輕了,難道同時也就不願意自我成長了嗎?就算棺材踏進一腳,但我們還好好的呼吸著、每天過著生活,要就這樣浪費掉後面的時光嗎?

這也是她的書名想說的:雖已看破,仍要突破。
身體就算跟不上,但靈魂一定要一直前進,我們的心,永遠都可以很年輕。

可能也是年紀的關係,現在漸漸覺得太溫暖的心靈雞湯像在灌迷湯般的不真實,面對她直白的口吻,反而意外覺得有點親切。真得老實面對,再也不是那個成天作夢的少年少女的年紀了。

2019年3月19日 星期二

【2019年3月】初老,然後呢?米果的老青春‧幸福論/米果


你覺得從幾歲開始,自己有種逐漸變老的感覺呢?一邊看這本書的時候,我這樣問自己。

20幾歲的時候,不曾思索過這個問題,有用不完的體力、追不完的動漫,沒熬夜看完最新更新總覺得好像沒把事情做完一樣....;用力戀愛、失戀後不明事理的痛哭、聽不懂長輩朋友字裡行間的關心與溫暖,覺得全世界都不懂自己的傷痛.....;不夠懂事穩重的自己,在職場中跌跌撞撞,還白目的拍桌對著老闆大聲說話.....

每個人的年少輕狂裡都有專屬的回憶,但隨著歲月流逝,那些衝動少了許多,激情與熱情容易被沖淡,每年看著跨年晚會多的是一年又過去的感慨,而不是偶像明星勁歌熱舞的興奮與感動,當提及自己那個年代漸漸消失的人事物忽然特別有共鳴,是因為科技越來越發達。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很多關於初老的想法與習慣的改變,它開始發現自己的面對初老的心境轉變,這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就像青春期的叛逆,來到中年、或進入老年,又是人生邁入一個全新里程碑的過程。

但初老也不全然是壞事,可能對某些事看的開了、對事對人見解或許變得圓融了、或許更能設身處地了.....總之,也是另一種人生的轉變期,我們都會經歷,我們都該像面對青春期時一樣,珍惜這人生中唯一一段的獨特時光。

初老,然後呢?
然後我們還是可以過的很好啊!

20幾歲的時候我曾經和弟弟說過這麼一段話:
『我希望有一天到我們七老八十的時候,還可以坐在電視前玩快打旋風。』

一定可以的,直至人生最後一刻,我們都要以自己引以為傲的模樣活著。
不論是烏黑長髮、或是滿頭白髮,那都是我們人生累積後的自己。

2019年3月6日 星期三

【2019年3月】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近藤麻理惠


這本書在2011年初版,而我是在大約2012年的某一天買下了它,直到前陣子我囔囔著家中的書總是七零八落的被放在家中各個角落,而採購了一個新的書櫃之後,整理好書籍並做簡單的分類,我才重新把這本年代久遠只讀了一半的書重新再拿出來讀完。不過現今它又重新再版了,如果對家中整理覺得頭痛的話,比起各種如法條規定般的整理法,它會顯得更簡單些。

作者麻理惠本身是個有著"與生俱來就與整理結下深深緣份"的人,小時候就對整理有莫名的偏執與興趣,不只是自己的房間,家中父母與兄弟姐妹的房間、衣櫥、自願成為學校班上的整理股長.....於是最終透過閱讀累積及不斷嘗試,她發明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整理法,並成為協助整理專長的達人,除了開班授課,也到人們家中協助整理,改變這些客戶對整理的看法及方式。

其實如果要簡單的說起麻理惠的作法,那麼應該就是:請把不心動的東西立刻丟掉吧!

把不喜歡的東西丟掉說起來很簡單,但有時一件物品基於主人的內心又有很多層面,一但想到要直接丟掉可能會因為:從來沒有用過就丟掉好像有點可惜、或許有一天會用到啊、買的時候花了很多錢捨不得啊.....等等的理由。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與物品有實際的手把手觸碰,問問自己,對這樣物品真的還有心動的感覺嗎?一但不心動,就丟掉。

這和現在的減法生活不謀而合,也和我之前讀過的關於消費飲食心理學都有點類似,主張的都是人們應該在生活中留下真正需要的物品就好,真正適合自己的生活空間,應該只放了自己真正需要與發自內心喜歡的物品。以及提到關於收納是把雙面刃,看似整整齊齊的收納方式,有時卻變相不小心成了把物品堆疊到深處的無意識行為,於是直到下次被翻出來前,它都處在深處,甚至被遺忘。

收納前,一定要先確確實實的整理,知道自己有哪些東西、該怎麼簡單分類、整理,是本對於整理有很大幫助的書籍。

雖然我的書單中也有不少關於整理及簡單生活的書,不過我相信也沒有比這更簡單的方式了,前些時候我只看了前面的篇幅,只是花了一兩個小時把家中的被單、床單、毛毯相關的物品全部集中在一起,利用這樣的方法,清出了自己想都沒想過擁有的床被單數量。

後來我清出很多幾乎全新沒有用到的被套,整理好後整整一大箱,寄送給了需要鋪床保暖的私人愛心狗園,而我的櫃子至少清掉三分之二的床單被套,現在一眼望過去就能看到清楚的分類,而且原本一直覺得不夠的念頭也打消了,因為事實就是留下來的數量,對於兩人家庭的我來說已經很夠用了。

從2011年初版到現在再版,它真的有其魔力,讀了就馬上行動看看吧!
一起讓自己的家與人生都變得怦然心動吧!


2019年3月3日 星期日

【2019年3月】寂寞博物館/謝哲青


謝哲青的書,總是很適合配上一杯咖啡,背景來首輕音樂,然後好好的閱讀一下午,真是無上的幸福,心靈寧靜沉澱的美好時光。

這次的藝術主題是以寂寞做為延伸與出發點,介紹不同的藝術風格與畫作,闡述關於寂寞相關延伸的各種內心情緒。從自己的現實生活面出發,連結相關的畫作,喚醒讀者們內心的寂寞情緒、同時面對自己內心的掙扎與無助,在欣賞這些畫作與藝術品的同時,讓我們得已暫時跳脫現實的無情,換來一絲絲喘息的空間,與作夢追求希望的勇氣。

延續一貫以往唯美貼切的文字形容,簡單能在腦中描繪出畫面的說故事的口吻,有幾幅我特別喜歡的畫。愛德華的夜遊者有一分寂寞的寧靜,看似互相交談在平常不過的畫面,卻有若有似無的人際距離存在著。畫面構圖顏色簡單明朗,所以我很喜歡這幅。

而勃克林的死之島有分兩個版本,其實我都挺喜歡的,雖然名叫死之島,卻能讓看畫的人內心有一份靜謐的沉穩氛圍,既是新生、也是結束,有希望、也會迎來絕望,而人生便是如此。

趕快進入哲青的寂寞博物館吧,我想你一定也能從中窺探自己的內心,被什麼深深打動,進而建立屬於你自己內心的寂寞博物館。(不過有點可惜的是,哲青原本一共介紹了26篇作品,但最後因為畫作版權問題無法收入,我們只能欣賞到這20篇作品。)

愛德華。霍普/夜遊者(Nighthawks,1942)

阿諾德。勃克林/死之島(有分一版與三版)

【2022年10月】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詹姆斯‧克利爾

  這本書其實在決定購買之前,就看到過有不少名人或部落客推薦,書名中規中矩的命名方式,一度讓我懷疑會不會是本沉悶的理論書之類的,不過後來讀了之後發現其實還蠻有趣的,對於解釋如何養成所謂的原子習慣,也有拆解一下案例,沒有想像中的沉悶。 人類的習慣背後是透過許多行為組成,而這些行為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