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7日 星期三
【2019年7月】要忙,就忙得有意義/蘿拉。范德康
市面上很多時間管理書,有不少是著重在時間分配和管理上,其實有時不會免讓人覺得有一點壓力,好像不把每天24小時行事曆清楚明白的畫分出來,就管理不好自己的時間一樣。又或者覺得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也稱不上是企業人士或大忙人,時間管理好像和自己沾不上邊。
起先我也有點擔心這本會不會類似部份千篇一律的時間管理書藉,不過實際讀完之後覺得很輕鬆,作者強調了人們對於時間的"感受"、以及對時間的"利用程度",讓時間不只是行事曆上的其中一格,每個人的時間,都是記憶了屬於每個人獨特的時光膠捲。
讓人生充滿回憶的說法,希望人們對於時間的利用,是建立在讓自己覺得有意義、快樂的事物上,而不是填滿行事曆,匆匆的過完一週或一天,到了晚上回想的時候,卻記不起幾件真正覺得重要的事物。
這讓我想有部電影叫做"命運好好玩"(由亞當山得勒主演),主角因為和老婆為了一隻搖控器有點口角,結果卻意外買到一隻能將時間快轉的搖控器,剛開始,主角只是把工作的時間快轉略過,留下覺得讓人愉快的時光慢慢度過,但搖控器會記憶主角的使用模式,漸漸的,有許多快樂的事物被搖控器強制快轉,主角這才發現,連無聊的生活日常,原來都如此可貴。
當我們匆匆忙忙為自己的每一天安排行程,可能是接送小孩上下課、替家中張羅早餐的母親;或是在外上班奔波忙錄的父親或上班族、或是為了前途努力上班壓力山大的個人,都覺得上班或日常的時光讓人煩悶,我們的重點總是只放在休假的時候,但到了休假的時候,又覺得平常的自己太忙,於是放任美好的休假時光就此錯過,日復一日,總是重複這樣的循環。
這本書或許可以重拾你對時間的看法,也能重新調整自己面對時間流逝的心態,就算是面臨生活壓力的當下,人生仍舊有真正重要的事物值得珍惜,而不是滿滿的行程,或是行事曆中的某一格某一欄。
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即便日復一日,每天都有真正重要的事物值得珍視。
時間管理,從自己的心開始。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022年10月】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詹姆斯‧克利爾
這本書其實在決定購買之前,就看到過有不少名人或部落客推薦,書名中規中矩的命名方式,一度讓我懷疑會不會是本沉悶的理論書之類的,不過後來讀了之後發現其實還蠻有趣的,對於解釋如何養成所謂的原子習慣,也有拆解一下案例,沒有想像中的沉悶。 人類的習慣背後是透過許多行為組成,而這些行為又...
-
寄生上流這部韓國電影,在近年來是蔚為熱門的話題之一,電影的內容描述了明顯的社會階級之差,我用在YOUTUBE上看了快速的電影導覽簡介與影片,也曾經看過位於韓國大城市外的另一頭,住在地下室或坪數小的可憐的出租房的新聞專題報導,韓國光鮮亮麗的外表下,隱藏的灰暗沉重的社會階層枷鎖...
-
因為看書常有看了就忘的毛病,看了一位YOUTUBR的介紹,決定入手這本書來讀讀看。 作者針對大腦心智的運作模式作解說,也加了許多容易理解的圖解。其中最常被提到的就是大腦的專注模式與發散模式。專注模式不管是在認真讀書或工作的過程中都容易進入,全神貫注的狀態下,大腦會循平常...
-
不同年齡層,有各種不同的煩惱,但十八歲的煩惱,到了三十歲時或許覺得跟本不值得一提,年紀不一定跟上心智成長的速度,但是整個社會體系看待一個人的價值與定位,卻隨著年紀有了不同的變化。 在看到書名的時候,總覺得心有所感,好像到了某個年紀,應該就要有什麼樣子才行、要達到什麼成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