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3日 星期二
【2019年7月】如何在LINE、FB寫出爆款文案/關建明
以前廣告靠電視報紙,現在這套對於資訊發達的現下已經吃不開,轉而進化到更貼近人們生活的社群媒體上,不等你主動去買報紙開電視才能看到廣告,只要網路接通,打開FB或LINE,我們總會有幾個想主動追蹤的喜愛商家,加上社群演算的進化能力,為你主動遞上推測可能是你需要或喜歡的商品廣告,廣告從被動方,變成了主動方。
於是標題與內文的重中之重,就成了廣告活不活絡、能不能轉化成訂單的重點。
身處在線上購物的工作圈裡,這本書真的讓人受益良多,不過就算廣告通路不是在社群網路上,也有很多值得借鑒的例子,是一本很實用的重點工具書,如果常需要寫廣告文案的人,不妨可以入手一本,對文案工作上一定多多少少有幫助。
因為現代人處於高度資訊爆炸的時代,平均眼球停留看一行字或一張廣告圖文的時間可能短至三秒,吸引不了就會立刻被滑過,和新聞媒體相同,標題下的不好,空有內容也沒有點擊率;標題有吸引力,但內容華而不實,仍舊只成功了一半。
作者大概把寫文案的重點分成:標題引人注目、激發購買慾望、贏得讀者信任、引導馬上下單。看起來簡單有力,但文案的撰寫因人功力而異,但主軸大約就是圍繞著以下四個方向轉,而這確實也應證了,沒有賣不出去的東西,只有不吸引人的廣告文案。
只不過這四大重點方向要內化到自己的文案魂裡,就還是得靠自己多多練習啦。
每一次失敗都會是下一次成功經驗的累積。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022年10月】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詹姆斯‧克利爾
這本書其實在決定購買之前,就看到過有不少名人或部落客推薦,書名中規中矩的命名方式,一度讓我懷疑會不會是本沉悶的理論書之類的,不過後來讀了之後發現其實還蠻有趣的,對於解釋如何養成所謂的原子習慣,也有拆解一下案例,沒有想像中的沉悶。 人類的習慣背後是透過許多行為組成,而這些行為又...
-
寄生上流這部韓國電影,在近年來是蔚為熱門的話題之一,電影的內容描述了明顯的社會階級之差,我用在YOUTUBE上看了快速的電影導覽簡介與影片,也曾經看過位於韓國大城市外的另一頭,住在地下室或坪數小的可憐的出租房的新聞專題報導,韓國光鮮亮麗的外表下,隱藏的灰暗沉重的社會階層枷鎖...
-
因為看書常有看了就忘的毛病,看了一位YOUTUBR的介紹,決定入手這本書來讀讀看。 作者針對大腦心智的運作模式作解說,也加了許多容易理解的圖解。其中最常被提到的就是大腦的專注模式與發散模式。專注模式不管是在認真讀書或工作的過程中都容易進入,全神貫注的狀態下,大腦會循平常...
-
不同年齡層,有各種不同的煩惱,但十八歲的煩惱,到了三十歲時或許覺得跟本不值得一提,年紀不一定跟上心智成長的速度,但是整個社會體系看待一個人的價值與定位,卻隨著年紀有了不同的變化。 在看到書名的時候,總覺得心有所感,好像到了某個年紀,應該就要有什麼樣子才行、要達到什麼成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