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0日 星期四

【2020年9月】隱私危機:當他們對你瞭若指掌:數據公司和政府機構如何竊取個資、窺視隱私、破壞民主/羅伯特。席爾

 


2016年有電影公司將史諾登事件翻拍為電影搬上大營幕,而史諾登的作為也引起社會大眾開始注意自己的隱私問題,不管是GOOGLE、FACEBOOK,那些我們覺得在日常不過的搜尋引擎與社群網站,竟成了搜集我們資料最大宗的來源,而這些資料竟然還在社會大眾不知情的狀況下被搜集與利用,以及因為911恐怖行動後變本加厲的全面監控,而為了社會大眾的安全,這成了既合理並讓人們覺得需要退一步交出隱私的藉口。

這些情況在本書有很詳細的說明,雖然這是發生在美國境內的事,但現今資訊如此發達,而且人們幾乎很難脫離FB或GOOGLE的服務,就算不使用社群軟體,也很難不用到搜尋引擎。以前要尋找一個人的蹤跡得仰賴人力跟蹤、長時間蹲點,這些技倆如今還是堪用,但我們已經有了更多方便的工具。

你的手機訊號、你的打卡點、你的社交朋友群、你的社群動態,這些足以讓我們拼湊出一個人的模糊身影,再更進一步,要瞭解你最近的狀況,或許搜尋引擎可以告訴我們,你搜尋了感冒藥,可能是最近感冒、你搜尋了分手,或許是最近失戀了...當我們在網路上的種種蛛絲馬跡都被記錄並監控,我們幾乎毫無隱私可言,因為這些是基於你個人的理由做的任何更新或搜尋,你壓根沒想到竟然有人如此關注你的不想公開的個人隱私。

科技幫助人們更方便,縮短時間及空間,更多時候其實我們也交出了很多隱私,當這些資料若只是企業商用,轉化為推銷廣告的數據參考,或許我們不會覺得有太多抗拒,因為那是在有限的範圍內,但當涉及個人隱私外洩的時候,在沒有徵得你同意以外的機關也取得這些資料,那麼這就是權力的傲慢,國家軍事機關以安全之名威脅了人們的隱私自由。

這是本讓人蠻值得省思的書,數位便利的世界給我們帶來更多、也讓我們付出了更多。
雖然已經有一些企業願意為了保護使用者的隱私而努力,但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保護,才能讓我們在這數位空間雖然必須交出一些隱私,但也能在有限度的範圍內受到保護。

期望未來的數位世界在隱私這道深溝中,能夠建出一道安全而有力的硬牆。

【2022年10月】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詹姆斯‧克利爾

  這本書其實在決定購買之前,就看到過有不少名人或部落客推薦,書名中規中矩的命名方式,一度讓我懷疑會不會是本沉悶的理論書之類的,不過後來讀了之後發現其實還蠻有趣的,對於解釋如何養成所謂的原子習慣,也有拆解一下案例,沒有想像中的沉悶。 人類的習慣背後是透過許多行為組成,而這些行為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