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4日 星期四

【2019年1月】你所不安的事,有九成都可以消除/枡野俊明


看完這本書時,讓我想到松蒲彌太郎的"寫給凌晨五點的你",那種不急不徐的口吻,和這本書的作者有點相近。這本書的作者身份頗特別的,既是寺廟的住持,同時也身兼庭園設計師、美術教授三個身份,或許是住持身份的關係,書中陳述的口吻,特別讓人感到溫柔和緩的感覺。而且也有不少以和尚修行間發生的小故事。

作者將人們的不安的源頭分成幾個大類,分別是不安、擔心、貪求、妒忌、浮燥、虛榮、想要被認同,並針對其不同的類目簡言扼要的提出自身的見解。說是勵志書,也像是一本有人對著你溫和的說教的書。

相較於現在部份勵志書不斷灌輸人們不要輸在起跑點、要拼、要多工學習的面向來說,它顯得溫和許多,要你面對自己內心的不安,從簡單而容易改變的立基點改善,人生可以過的更好,不安的事都沒那麼令人恐懼,人人都可以透過自己的內心,緩慢的變得更好。

一杯茶、舒服的背景音樂,就很最適合閱讀這本書,我想。
畢竟心靈平靜時,才能感受到內心被淨化過後的那一塵不染吧。

2019年1月16日 星期三

【2019年1月】過度飲食心理學/基瑪。卡吉兒


在閱讀這本書的同時,母親拿了兩本劉乂鳴醫生所著的,關於營養醫學與慢性病改善和間歇式斷食的書藉給我看,在交叉看完這三本書之後,讓我有著深深的共鳴。

兩本書其實都提到了龐大的食品業與製藥產業帶給普羅大眾的深刻影響。

本書的推薦序中就提到,一般人對於399不等的金額的吃到飽類的消費模式,深深覺得是賺到,畢竟平常不可能一口氣想怎麼吃就怎麼吃,何況是一個可以付出的金額內的無限量食用,聽起來就像是賺到了,但這背後代表的是,我們很多時候只是把對整個社會體系內心的無力感,靠吃吃喝喝發洩的一種移情作用。

所以吃到飽聽起來就像是個業者與消費者互惠的方案,但其實我們也心知肚明,你付出多少代價,能吃到的食材來源與新鮮度,畢竟沒有商家會做賠錢的生意。

普羅大眾一般都被消費與經濟社會制約,我們渴望快速方便美好的食物,它可以透過各種通路快速買到、社群媒體的推播效應;不同的食物與物質代表著不同的社會地位與象徵、越來越被高度精製美麗的食品與藥品,宣稱可以快速減淝或輕鬆變美......這些包裝下代表的是人們對於自己在這個社會體系內的自卑,想著透過快速的方式達到效果或展現自我與身份,卻反而成了食品業與製藥產業的囊中物。

書中作者提出這樣的見簡,讓我看完深深覺得企業利益凌駕於消費者身心健康上是多麼可怕的事情!而劉乂鳴醫生也在書中提到關於製藥公司將黑手伸入公信單位,讓許多藥物無端進入我們的醫療產業內,療效可能不是最好,甚至我們或許跟本不需要服用這麼多藥!

這些都是類似的社會問題,並實實在在的存在你我的身邊,或許我們消費時,都真的該想想,到底是不是真的需要呢?是被文字包裝給矇騙了呢?還是受到社群媒體無意識的洗腦,覺得自己也該擁有這些食品藥品呢?究竟我們的心眼能不能看清釐清自己需要的事物呢?

這是個關於心理學的社會問題,往後恐怕也會繼續深刻的存在你我的身邊吧。

不過在這邊我想說,或許現在也被廣為推廣的簡單生活與斷捨離,面對五花八門的消費產品食品甚至是健康食品,我們能夠更清楚的明白自己需要些什麼,就夠了。進而能夠不落入大企業營造的美好商品的形像當中。

【2022年10月】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詹姆斯‧克利爾

  這本書其實在決定購買之前,就看到過有不少名人或部落客推薦,書名中規中矩的命名方式,一度讓我懷疑會不會是本沉悶的理論書之類的,不過後來讀了之後發現其實還蠻有趣的,對於解釋如何養成所謂的原子習慣,也有拆解一下案例,沒有想像中的沉悶。 人類的習慣背後是透過許多行為組成,而這些行為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