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0日 星期二
【2019年7月】如何寫書法 觀念心法與技術工具/侯吉諒
如果要你回想一下上次寫書法是什麼時候,大概大多數人都會回想起在學校裡寫書法的畫面吧?確實在現代社會,離開學校後要再接觸書法的機率頗低,如果不是有興趣或是特定需求,一般大概離開學校之後就幾乎不會再寫書法了。
說起來,我也是書法大外行,起心動念只是曾經看過有位作家在IG展示自己的毛筆字,加上我也是個喜愛靜態活動的人,以及書法入門道具不用太費心就能取得,於是我也就加入書法的行列,開始寫起書法來。
而這本書是在有次我去買毛筆時一起帶上的,當時我為毛筆種類繁多覺得困擾,在書局翻了下覺得內容白話也不是太過難懂,便買了回來。內容從關於寫書法的基本筆法到工具及其書法歷史都有簡白清楚的描述,說是工具書,也像是書法的簡史,可以快速看到書法各方面的發展。(如果對工具或歷史等等想知道更詳細的,就得靠自己做功課了。)
作者侯吉諒老師一開始就說:如果要寫的一手好書法,一定要有個老師教。
這在我最近獨自寫了一段時間之後,深刻有這樣的感覺,雖然我也不求要寫能寫到行雲流水,不過連最基本的把字寫好,都覺得自己頗為手拙。不過在寫的過程中,還是能感受到從筆尖傳來的心靈寧靜與簡約美好的感受,我想這也是書法的獨特魅力吧。
要找位老師、或只是自己想寫都沒關係,這是門優雅的興趣,為生活裡畫一抹寧靜,也挺好。如果你剛入門,或是初學者,這是本很不錯的書法工具書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022年10月】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詹姆斯‧克利爾
這本書其實在決定購買之前,就看到過有不少名人或部落客推薦,書名中規中矩的命名方式,一度讓我懷疑會不會是本沉悶的理論書之類的,不過後來讀了之後發現其實還蠻有趣的,對於解釋如何養成所謂的原子習慣,也有拆解一下案例,沒有想像中的沉悶。 人類的習慣背後是透過許多行為組成,而這些行為又...
-
寄生上流這部韓國電影,在近年來是蔚為熱門的話題之一,電影的內容描述了明顯的社會階級之差,我用在YOUTUBE上看了快速的電影導覽簡介與影片,也曾經看過位於韓國大城市外的另一頭,住在地下室或坪數小的可憐的出租房的新聞專題報導,韓國光鮮亮麗的外表下,隱藏的灰暗沉重的社會階層枷鎖...
-
因為看書常有看了就忘的毛病,看了一位YOUTUBR的介紹,決定入手這本書來讀讀看。 作者針對大腦心智的運作模式作解說,也加了許多容易理解的圖解。其中最常被提到的就是大腦的專注模式與發散模式。專注模式不管是在認真讀書或工作的過程中都容易進入,全神貫注的狀態下,大腦會循平常...
-
不同年齡層,有各種不同的煩惱,但十八歲的煩惱,到了三十歲時或許覺得跟本不值得一提,年紀不一定跟上心智成長的速度,但是整個社會體系看待一個人的價值與定位,卻隨著年紀有了不同的變化。 在看到書名的時候,總覺得心有所感,好像到了某個年紀,應該就要有什麼樣子才行、要達到什麼成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