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3日 星期三

【2018年5月】6年存到300張股票/陳重銘


隨著現在資訊發達,要交易股票已經是輕鬆簡單的事情,不用再跑到營業所或打電話向營業員下單(當然這個方式還是可以使用的),打開電腦手機點一點頁面,就可以下單等候結果。近年來開始流行存股這個方式,一來是累積的股利剩過死板的銀行定存利率許多,要存定不如存股這樣的論調扶搖而上,所以現在想要找關於存股的書籍,可以說是琳瑯滿目。

本書的作者是個教職老師,靠著20年間的累積與股利股息互滾,累積出300張中信金股票,等同幫自己存了一桶會自動生錢的金桶,想必這都是大家最終希望的結果,不過其實看完書後,投資除了能趁早就趁早外(由其是現在資訊這麼發達,不管要查什麼資料都很容易有解),更多的還是要能忍耐與等候,選定的標的每年的狀況、配股、配息,不要過份流於波段操作,而犧牲了存股真正的目的。

書中已經將基本能夠操考的數值,如KD線、周線,這些可以供參考的工具都做了簡單的說明,對於選擇標的的方式也有很清楚的說明,比較適合已經對於存股有點基礎概念的人,但如果你想更清楚理解關於股票交易一些術語更詳細的說明的話,可以參考這本(人人都能學會存股全圖解),書中說明的方式淺顯易懂,兩本可以交叉看也是沒問題的。

看完只覺得這把年紀投資都已經有點晚了,但有第一步也總勝過一步都沒有踏出,在通膨怪獸一步步把定存利率吃掉的年代,定存已經不是最好的選擇;保險的儲蓄險看似優惠,但其實保險回歸保險的本質最好,免的被時間成本吃掉了利息,又或沒有清楚條文反而被合約綁住,真正需要錢時卻不能用,解約又損失慘重。

不過存股也不並不是萬靈單,還是必須要定時去觀察自己擁有的標的,以及分散風險購買不不同標的,這幾點再基本不過的注意事項,作者累積的20年的光景並不短,所以存股是漫長的道路,最終也希望大家都能邁向財富自由,讓股利股息與好公司養你一輩子。

2018年5月17日 星期四

【2018年5月】一生不為錢所困的生存之道:日本心理大師教你顛覆舊觀念打造吸金體質/心屋仁之助


如果看過秘密這本書的人,一定知道關於吸引力法則這件事,這本書的內容其實也有點類似提倡吸引力法則的主軸為出發點,去強調你要加強關於用錢、花錢、深信錢會一直來這幾件事的想法。

當初看簡介和目錄的時後,覺得還頗有興趣,不過實際看過之後,如果你是屬於很務實派的人,恐怕會覺得這本書到底都在說些什麼天方夜譚,對於作這這麼說或許很不尊重,不過我也覺得有些想法真的有點異想天開。我只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就讀完了,稍微覺得有點空虛。

但,還是有些可取之處的,比如"死守著金錢並不會讓你變得更有錢"、"應該要相信自己值得把錢花在自己需要喜歡的事物上,那不是浪費",以及作者自始至終一直強調的,別把自己的存在薪一直貶低(也就是自己給予自己的價值,如果將他實體數據化,你會覺得自己就算不做任何事,應該值多少錢呢?)

鞏固一些出發良善的想法還是好的,但這絕對不是一本理財書,而是有點類吸引力法則使用方式的書籍,所以信者恆信,可是也別真的相信什麼都不做錢就會真的從天上掉下來啊!

再說一次,如果你真的覺得信念類的書籍你很可以接受,那麼我想這本書你讀起來會很有共鳴,但若你是精算務實型的人,我真心覺得這本書你還是不要購入,因為恐怕無法提供太多的對你來說有用的資訊喔。

2018年5月16日 星期三

【2018年5月】從自我苛求中解放出來:與你內心的聲音對話,擺脫猶豫不決、抑鬱、焦慮不安的分身/Frédéric Fanget


人難免都有時會困在自己的情緒死胡同裡,或是對某些信念想法堅持著,卻反而成了困獸之鬥,影響了決定、也影響了情緒,嚴重一點就會讓生活、人際甚至家庭產生不良的結果。

當初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讓我想到我常被家人說太執著、太會鑽牛角尖又學不會放下;公事上太負責任怕得罪人又說不出真話,常常吃悶虧。所以後來就決定買這本書來讀。

書封的設計蠻有意思的,白色的部份是書腰,拆開之後就是被解開的雙手,也和書名有呼應的感覺。作者本身是心理治療師,書中雖然已經盡可能的將幾種療法透過白話簡單的方式來說明,不過對於心理學療法沒什麼基礎的我,其實還是感覺讀起來有一點吃力。

書中透過幾種典型常見的案例,把幾種心理療法透過對話、自我詢問、以及團體治療時扮演不同的角色,藉以讓當事人明白自己內心的聲音在自己的心裡存在什麼樣的地位,以及是如何去影響到當事人。

比較好懂的其中的方式之一就是,記錄下你與對方的對話(比如很再意的上司與你之間的某段對話),再把內心的聲音加進去,最後單獨看對話、單獨看內心的聲音,類似拆分再組合的原理,可以很清楚的發現自己是不是又被內心的聲音綁架,而無法客觀的看待事情,甚至遷怒他人是不是對自己有意見等等的狀況。

其他的類似認知概念法、條件認知等等的較偏向專業領域的名詞,有些部份需要有朋友或家人協同你來進行互動與詢問,僅靠自己除了記錄之外,有些雙向的互動,執行起來還是會有難度,畢竟書中有不少環節記錄的都是治療的互動過程。

其次則是關於想法的轉鬟與改變,畢竟情緒是自己的,在無法靠外力的情況下,只能透過引導自己走出死胡同,別把內心的電臺音量開到最大,情緒是需要控制的,內心的聲音也是。我想這才是這本書最主要的訴求的想法。

我讀的有點辛苦,或是有點心理學底子的人來看消化會更好一點。

【2022年10月】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詹姆斯‧克利爾

  這本書其實在決定購買之前,就看到過有不少名人或部落客推薦,書名中規中矩的命名方式,一度讓我懷疑會不會是本沉悶的理論書之類的,不過後來讀了之後發現其實還蠻有趣的,對於解釋如何養成所謂的原子習慣,也有拆解一下案例,沒有想像中的沉悶。 人類的習慣背後是透過許多行為組成,而這些行為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