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9日 星期三

【隨筆】AI時代。

假日時看了新聞介紹起智慧音箱,才覺得自己真的是孤陋寡聞,原來現在的科技已經發展到只要動動口,可以開窗、可以聽音樂、可以購物、可以聽笑話的地步了。部份飯店業開始配合,房內一個小小的音箱設計,讓住宿的客戶只要開口就可以開窗,在床上看電視時連手按搖控器都不需要,就可以開啟電視。

我們的科技究竟可以進步到什麼程度呢?

2002年在電影關鍵報告中看到湯姆克魯斯用手滑並觸碰營幕的畫面時,還覺得科技如果可以進步到如此程度,一定很可觀。2018,這樣的動作在主播播報新聞時,已經稀鬆平常。我想接下來,機械公敵中的生活畫面,或許也就是時間的問題。

每個人家中有一個保姆機器人,可以協助家務、可以幫忙出門購物、可以照護老人....(當然,被機械控制這部份希望就只是電影中的劇情,這真的發生就太可怕了。)機器人的AI不只是一段段的程式語言,而是和人們生活串連在一起運作的人工智慧。

新聞還介紹了飯店引進的行李運送機器人,而報導指出,一個行李運送機器人,可以大約省下9個人的人力,這實在是很驚人的數據,往後或許只要是機器可以代勞的工作,只要程式能夠設計出一個安全且合理的範酬,在這範圍內,人力或許反而變成了最多餘的一個環節。

這對於大型企業來說,無非是節省成本最好的一個方式,所以當許多專家不斷不斷喊出日後是AI時代,教育的思維不能再用舊傳統來審視,因為現在有許多職業以往你不曾想到過,但更有更多職業,或許不久的將來,你不會再看到。

我們享受科技的方便,但同時也面臨科技帶來的種種淘汰,這兩面刃,日後不知道會影響到多少人,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不知道,但或許電影裡的情節都不是空想,有一天都會實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2年10月】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詹姆斯‧克利爾

  這本書其實在決定購買之前,就看到過有不少名人或部落客推薦,書名中規中矩的命名方式,一度讓我懷疑會不會是本沉悶的理論書之類的,不過後來讀了之後發現其實還蠻有趣的,對於解釋如何養成所謂的原子習慣,也有拆解一下案例,沒有想像中的沉悶。 人類的習慣背後是透過許多行為組成,而這些行為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