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1日 星期五

【2018年9月】週末的快樂效應:不被超時工作與忙亂瑣事綁架,順利切換「假日模式」,找回久違的週休生活/卡特里娜‧翁斯塔


週休二日隨著國情不同,有些習慣上的區別,不過這個制度是透過演變才進化成我們現今熟知的週休二日。我從隔週休開始上班到幾年前,公司才改成週休二日,這樣的演變,衍然需要時間改變整個大環境對工時的要求。

作者介紹了關於週休二日的演變進化史,並提出人們對於週休二日的又愛又恨。我們一邊拼命爭取休假時光,卻又矛盾的讓無所不在的智慧科技提醒我們有工作、有任務。人們不只單純為了期待週休而週休,更期待在週休二日的48個小時,自己可以把一週五個工作天裡的遺憾全部彌補。48個小時說長不長,現代人有太多理由到了放假時,像個懶骨頭一樣窩在沙發或床上,對家人或另一半說:我這個星期很累,我什麼事都不想做。

書中也提到很多可以在週休二日進行的休閒活動,包含心態的修正、對生活的態度,在智慧型手機普及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奪回自己生活的自主權,而不是被便利的科技牽著鼻子走、該如何安排好自己的休閒生活,和工作有所區隔,而不是用滿滿的計畫表填滿生活,卻仍舊沒有感覺到好好休息。

總覺得很感慨的是,以前沒那麼多假日的時候,人們覺得休假時光不夠,但現在有了週休二日,人們仍舊常覺得休息的時間不夠,到底有多少事分散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的48小時好像24小時一樣短暫呢?每個人的生活狀況不同,但我想我們都得好好審視自己的生活,到底是什麼事成了假日的小偷,什麼才讓自己的身心真的得到充電與休息,而哪些習慣並不是。

不過書中的場景都是以美國為主,在臺灣,一般按照公家機關行事曆並配合勞基法的公司才有所謂的週休二日,但這並不包含服務業在內,服務業不一定每個月都能休到八天假,在我的感覺中,臺灣的作業型態還是顯的比較辛苦的,還是有很多假日並不那麼充足的行業,在不同的工作環境下,繼續為了現實努力的勞工。

我想不管是什麼行業,我們都該好好重視自己的休假時光,找到真正讓自己的身心能得到放鬆的活動。如果對於週休時光常覺得無法好好利用的人,也可以讀讀這本書,我想或許你也能從其中窺探自己的問題,我們一起為美好的假日留下彌足珍貴的記憶而加油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2年10月】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詹姆斯‧克利爾

  這本書其實在決定購買之前,就看到過有不少名人或部落客推薦,書名中規中矩的命名方式,一度讓我懷疑會不會是本沉悶的理論書之類的,不過後來讀了之後發現其實還蠻有趣的,對於解釋如何養成所謂的原子習慣,也有拆解一下案例,沒有想像中的沉悶。 人類的習慣背後是透過許多行為組成,而這些行為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