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風險管理、經濟學,好像就感覺有些沉悶。不過這本書用了很多有趣的例子,來解釋怎麼用經濟學角度看待風險管理,其實還蠻有趣的,也不難閱讀,沒有太多艱深的詞彙。
最容易理解關於風險管理的例子,也是作者很常提到的,如果你要前往機場的路上,你需要提早多少時間?該用什麼交通工具、該走什麼幹道、可能會發生什麼狀況?發生連環大車禍的機率雖低,但並不是完全不可能遇上;塞車的時間點很難控制,但提早出門可能可減少塞車帶來遲到的狀況。這一路上的種種決定,都是在歷經風險管理的決策,我們決定承受多少風險(可能會遲到多久)、以及選擇何種方式避險(提早出門或選擇其他交通工具或路線到達機場)。
如果用生活中能夠解釋的狀況來詮釋,你可能沒想到這一連串的決定正歷經一整個風險管理的過程。
提到風險管理,除了經濟學外,金融交易市場上的各種衍生性商品與投資組合,一定會有這個環節,但面對密密麻麻的條文規章,或是業務員的舌燦蓮花,我們有時不清楚或不確定自己做的決定到底對不對,所以審慎的思考很重要,不管是保險或投資,風險管理降低我們承受風險的損失,為自己的決定下一個停損點。畢竟人生中面臨的抉擇多如麻,不同的路線會經歷不同的狀況,我們都可以做出更好更合適的決定。
如同書封所寫的,為何最便宜的機票不要買?因為最便宜的機票等同你將放棄自己的部份權利,比如在最糟狀況時,最先被踢下飛機班次的人可能就是從便宜的機票顧客開始選擇,這點在書中有提到,密密麻麻的條文規章中清楚註明著,可能會有這個風險。但當沒有狀況時,便宜的機票仍舊幫你省了荷包,每個決定背後都有風險,而風險高低難控,我們只能做好備案,保持彈性。
風險管理在這本書的詮釋與各種例子的模型反射下,變得還挺有趣的,也蠻值得我們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做的每種決定,不僅僅是在經濟上的,也有很多時刻可以套用,為自己做最合適的選擇與道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