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5日 星期三

【2020年2月】慢老/黃蕙如


很多人都有過這種經驗,年輕的時候熬夜狂歡、或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常常在揮霍自己的身體健康卻不自知,只因年輕力壯時,不容易感受到那些對身體帶來的傷害明顯的感受,還覺得年輕就是本錢,但一過中年,各種毛病湧現,才後悔年輕時怎麼沒聽長輩或父母的勸,多注意點身體狀況多好,或許就不用一入中年就開始還健康債。

當然不一定是中年,或許有些人年紀輕輕也就因為生活習慣不良,養成了一些身體的毛病,又或者是忙忙錄錄大半輩子,一退休反而什麼毛病都跑出來,只因為生活型態改變了,心理與生理的雙重影響,讓身體反而遠不如在工作時那般健康。總之,影響身體健康有很多因素,面對自己的身體,我們都該多幾分注意。

慢老在書中提到了幾個面相,運動、飲食、睡眠、生活、防病、情緒,這些既適合年紀大一些的人閱讀,其實青壯年或中年也很適合,多半都還是很實用的健康習慣的建議與改善方針,沒有什麼艱澀的醫療用語,都是能夠輕鬆理解的方法。例如書中提到的失智症與糖尿病問題其實都是老生常談,這類疾病對健康的影響之大,以及成因之廣,都來自生活中的習慣養成。

書中說到,我們買任何家電或用品都會閱讀一下使用說明書,對於我們自己,誕生時也都有獨一無二的使用說明書,我們卻不曾好好閱讀這張關於自己身體的使用說明書,審視一下生活習慣,不管是心理或生理面相的,健康左右著你生活的每時每刻,或許為了以後、或許為了現在,我們都能從中做出一點改變,養成一個好的自己,快樂的活、慢慢的老,人生每一刻都精采。

或者,不那麼多疼痛的度過平安健康的人生,也是種幸福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2年10月】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詹姆斯‧克利爾

  這本書其實在決定購買之前,就看到過有不少名人或部落客推薦,書名中規中矩的命名方式,一度讓我懷疑會不會是本沉悶的理論書之類的,不過後來讀了之後發現其實還蠻有趣的,對於解釋如何養成所謂的原子習慣,也有拆解一下案例,沒有想像中的沉悶。 人類的習慣背後是透過許多行為組成,而這些行為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