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7日 星期二
【2020年3月】一線三的日常/一線三
會接觸到這本書,其實是因為先讀了大師兄所著的"比句點更悲傷"這本關於殯葬業的故事的書,從裡面提到了關於一線三寫的則是警備相關的故事,本著喜歡看小故事的心情,後來又再買了這本書。一線三和大師兄都是常在PTT活躍的鄉民,可能俗稱媽佛版的鄉民對他們都很熟悉。
你對警察的印象是什麼呢?
很小的時候,我和弟弟看到警察,還是孩提的年紀,不懂交通違規罰單的痛、不懂那白單紅單的沉重,只是覺得警察有種威嚴感很辛苦,還會傻傻的併攏五指向警察敬禮並說:警察叔叔你辛苦了!長大之後第一次進警察局,是因為身份證不見了要報掛失,完全沒有概念的我,住在A區卻找了鄰近公司的B區警局備案,想當然爾,自然是被人民保姆給唸了一頓,後來才回到A區的警局去備案。
除此之外,我其實接觸警察的機會非常少,偶爾會在家附近看到盤查可疑人士或巡邏的員警。
當然這幾年社會上發了很多事,也讓我們知道警察的職責之多,職權之少,很多或許也不是他們能夠一手處理的事,一線三身為警察,用他的角度敘事,讓我們看到關於警察的作業層面、現實狀況,很無力、但他也盡力,他那希望為這社會帶來一絲絲溫暖的力量的心意,讓人很欣慰。
我們多少都會因為職涯上種種狀況的磨練,最終磨掉了自己的初衷,而在警察這個位置上或許會看的更多,更加難以消化這樣的情緒吧。
現在我雖然不好意思再向警察五指併攏的敬禮,不過我心裡仍舊相信,多數的警察,或許都和一線三一樣,默默努力、默默的為這社會帶來溫暖的力量。無論那光多短多淺,總會有需要的人被沐浴到,或許得到救贖。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022年10月】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詹姆斯‧克利爾
這本書其實在決定購買之前,就看到過有不少名人或部落客推薦,書名中規中矩的命名方式,一度讓我懷疑會不會是本沉悶的理論書之類的,不過後來讀了之後發現其實還蠻有趣的,對於解釋如何養成所謂的原子習慣,也有拆解一下案例,沒有想像中的沉悶。 人類的習慣背後是透過許多行為組成,而這些行為又...
-
寄生上流這部韓國電影,在近年來是蔚為熱門的話題之一,電影的內容描述了明顯的社會階級之差,我用在YOUTUBE上看了快速的電影導覽簡介與影片,也曾經看過位於韓國大城市外的另一頭,住在地下室或坪數小的可憐的出租房的新聞專題報導,韓國光鮮亮麗的外表下,隱藏的灰暗沉重的社會階層枷鎖...
-
因為看書常有看了就忘的毛病,看了一位YOUTUBR的介紹,決定入手這本書來讀讀看。 作者針對大腦心智的運作模式作解說,也加了許多容易理解的圖解。其中最常被提到的就是大腦的專注模式與發散模式。專注模式不管是在認真讀書或工作的過程中都容易進入,全神貫注的狀態下,大腦會循平常...
-
不同年齡層,有各種不同的煩惱,但十八歲的煩惱,到了三十歲時或許覺得跟本不值得一提,年紀不一定跟上心智成長的速度,但是整個社會體系看待一個人的價值與定位,卻隨著年紀有了不同的變化。 在看到書名的時候,總覺得心有所感,好像到了某個年紀,應該就要有什麼樣子才行、要達到什麼成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