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30日 星期一

【2019年9月】原來,我們都對自我誤解太深/熊仁謙


我們都知道比起IQ重要性更甚的EQ,常常左右我們人生中各種大大小小的決策,情緒的形成除了和個人的個性與生長環境有關之外,事實上它也有一套成形的邏輯。比如書中提到的"認知、情緒、行動",三個連動的情緒運作模式,最終引導我們做出什麼樣的決定。

作者還融入了印度哲學的思維,讓情緒的產生與背後運作得已有不同的觀點,內容本身並不會很艱澀,其實步步拆解後會覺得還蠻有趣的,原來我們自以為的情緒是在某種公式下運作,進而產生的。而常見的情緒勒索也在討論章節中,讓我有種對於自己的情緒產生剝開層層面紗的感覺。

一個相處十年的伴侶、或同住多年的家人,瞭解了側面各種面相的我們,但我們的情緒從內在而生,經過外在環境教育等等的影響,進而形成認知,有了認知進而行動,這個環節看起來簡單,但很多時候要做出正確的決定,還是要取決於自己是不是在一開始時,就能將自己的情緒與認知引導到正確的方向。

情緒深似海,拆解後看起來也澄澈如開水,但這情緒千千結,我們都只能靠自己解。
看清它,了解它,或許也會離了解自己更進一步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2年10月】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詹姆斯‧克利爾

  這本書其實在決定購買之前,就看到過有不少名人或部落客推薦,書名中規中矩的命名方式,一度讓我懷疑會不會是本沉悶的理論書之類的,不過後來讀了之後發現其實還蠻有趣的,對於解釋如何養成所謂的原子習慣,也有拆解一下案例,沒有想像中的沉悶。 人類的習慣背後是透過許多行為組成,而這些行為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