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日 星期一
【2019年4月】零基礎的佛系理財術/施昇輝
我在去年的時候,就曾經讀過施昇輝的理財書籍,他有樂活大叔的稱號,基本上也只推薦兩隻ETF,那就是0050和0056,讓你可以買進之後安心睡覺、好好生活,年年領股息。
這本書和去年的"無腦理財術 小資大翻身"內容有些相似,但這本佛系理財術稍微更精簡些,不過兩本論調基本是差不多的,所以想從哪一本看都可以,也都很適合小資族或想開始接觸存股之路的人。
他和部份理財專家比較不同的地方在於,他不主張人人一定要熟悉財報內容、看懂技術分析,只要依照KD值的固定公式決定買或賣,十分適合0050和0056本身的特性,不過若是持有個股的話,相對個股變化較大也較複雜,就不適合這套理論。
不過我更喜歡的是他挺中肯的點出,人生還是要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投資獲利除了是多一份收入,也就是人生每天正餐中的"附餐",到西餐廳吃飯,總不可能只吃沙拉和濃湯就會飽,這樣的比喻真的還蠻有趣的,所以我們該為自己賺點附餐,但不可能想著只有附餐就不顧正餐了。
存股這幾年蔚為風行,投入的人也很多,我也加了幾個社團,每天看著各種消息滿天飛,有做功課的股民,自然也有一看就是沒做功課的股民,進了社團只希望人家報明牌,連漲跌都搞不清楚,已經有現成的標的,卻去尋找其他價位更低但CP值或許不夠的標的,詢問大家這隻該不該買?今天進場會不會太貴?太便宜是不是有危機?等種種讓人傻眼的問題。
或許是現在已經浮上檯面的存股達人很多,但時機不同以往,何況如果看過這些作者的書,就會知道積沙成塔的過程其實也很辛苦,他們確實下了很多功夫、甚至也付出過慘賠與套牢的代價,絕對不是三言二語一篇文章,只看到美好的一面,卻沒想他們已經熬過了最辛苦的時光。更別說只想著財務自由,卻什麼努力都不想付出的伸手牌股民了。
話說回來,進入存股的行列,每年收股息,賺點小收入,積少成多,能好好睡上一覺,穩定工作生活,可能在這個年代也不失為一種更大於小確幸的幸福了吧。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022年10月】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詹姆斯‧克利爾
這本書其實在決定購買之前,就看到過有不少名人或部落客推薦,書名中規中矩的命名方式,一度讓我懷疑會不會是本沉悶的理論書之類的,不過後來讀了之後發現其實還蠻有趣的,對於解釋如何養成所謂的原子習慣,也有拆解一下案例,沒有想像中的沉悶。 人類的習慣背後是透過許多行為組成,而這些行為又...
-
寄生上流這部韓國電影,在近年來是蔚為熱門的話題之一,電影的內容描述了明顯的社會階級之差,我用在YOUTUBE上看了快速的電影導覽簡介與影片,也曾經看過位於韓國大城市外的另一頭,住在地下室或坪數小的可憐的出租房的新聞專題報導,韓國光鮮亮麗的外表下,隱藏的灰暗沉重的社會階層枷鎖...
-
因為看書常有看了就忘的毛病,看了一位YOUTUBR的介紹,決定入手這本書來讀讀看。 作者針對大腦心智的運作模式作解說,也加了許多容易理解的圖解。其中最常被提到的就是大腦的專注模式與發散模式。專注模式不管是在認真讀書或工作的過程中都容易進入,全神貫注的狀態下,大腦會循平常...
-
不同年齡層,有各種不同的煩惱,但十八歲的煩惱,到了三十歲時或許覺得跟本不值得一提,年紀不一定跟上心智成長的速度,但是整個社會體系看待一個人的價值與定位,卻隨著年紀有了不同的變化。 在看到書名的時候,總覺得心有所感,好像到了某個年紀,應該就要有什麼樣子才行、要達到什麼成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