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0日 星期三
【2019年2月】跟錢好好相處/喬。杜明桂。薇琪。魯賓
關於錢的議題的書籍頗多,這大概是我這陣子讀過關於金錢理財中最厚的一本書。
書中透過將所得轉換成生命活力時數的觀點很特別,當你意識到你每分每秒的勞動或工作,等同於生命活力這個字面的意義時,時薪不只是數字,而是具體關於透過你的努力換得的酬碼,而你的每個消費,是不是都有讓你的生命活力獲得相應的價值,沒有白白浪費它?
其中包含你對於金錢使用的認知,比如作者一再強調的是:並不是越多越好。
雖然人們都希望錢越多越好,但我們擁有這些錢的背後,其實都有各自的理想動機,作者問道:如果在可以不用工作的狀態下生活,你想過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嗎?
提醒人們豐足美好的生活不是滿的讓人喘不過氣,而是要尋找屬於合適自己的人生價值。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對你而言什麼才是真正讓你感到身心滿足的生活?這些問題或許平常我們不會深刻的冷靜思考問自己,但在引導大家過度消費的社會中,我們真的很需要尋找自己真正需要的生活方式,才不會一昧的渴求金錢來填滿自己無窮無盡的慾望。(這死胡同也是填不滿的。)
以及,各種理財書都會提到的記帳。
這可以說是理財的一個最初的入門方式,從理解自己的消費,到清楚自己的支出,才能明白自己的生命活力都浪費到哪兒去了,而且問問自己,這樣值得嗎?善用你的生命活力,它不只是轉換成表相的紙幣或銀行數字,而是你最珍貴的資產,每天努力的成果。
生命活力這個名詞真的很貼切,在大家都缺錢、都想賺錢的時候,真的很難用這樣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每天的工作、每分每秒每小時的勞動與努力,原來背後及其珍貴。以及我們是不是對自己花錢的潛在習慣不自知,常常無形中花了很多冤枉錢。
至於投資的章節,多半是針對美國境內的投資方式,畢竟書中描述的地區都是以美國為主,但還是可以參考看看,相同類型的投資工具很多,只是國情不同法規也不太一樣。
這是本讓你與金錢之間產生覺醒的書,想想自己,也想想你擁有的金錢。
錢對你來說是什麼呢?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022年10月】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詹姆斯‧克利爾
這本書其實在決定購買之前,就看到過有不少名人或部落客推薦,書名中規中矩的命名方式,一度讓我懷疑會不會是本沉悶的理論書之類的,不過後來讀了之後發現其實還蠻有趣的,對於解釋如何養成所謂的原子習慣,也有拆解一下案例,沒有想像中的沉悶。 人類的習慣背後是透過許多行為組成,而這些行為又...
-
寄生上流這部韓國電影,在近年來是蔚為熱門的話題之一,電影的內容描述了明顯的社會階級之差,我用在YOUTUBE上看了快速的電影導覽簡介與影片,也曾經看過位於韓國大城市外的另一頭,住在地下室或坪數小的可憐的出租房的新聞專題報導,韓國光鮮亮麗的外表下,隱藏的灰暗沉重的社會階層枷鎖...
-
因為看書常有看了就忘的毛病,看了一位YOUTUBR的介紹,決定入手這本書來讀讀看。 作者針對大腦心智的運作模式作解說,也加了許多容易理解的圖解。其中最常被提到的就是大腦的專注模式與發散模式。專注模式不管是在認真讀書或工作的過程中都容易進入,全神貫注的狀態下,大腦會循平常...
-
不同年齡層,有各種不同的煩惱,但十八歲的煩惱,到了三十歲時或許覺得跟本不值得一提,年紀不一定跟上心智成長的速度,但是整個社會體系看待一個人的價值與定位,卻隨著年紀有了不同的變化。 在看到書名的時候,總覺得心有所感,好像到了某個年紀,應該就要有什麼樣子才行、要達到什麼成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