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8日 星期三

【2018年7月】數據、謊言與真相:Google資料分析師用大數據揭露人們的真面目/賽斯‧史蒂芬斯—大衛德維茲

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已經有很多統計方式透過科學數據來說話,確實紙本或電訪之類的傳統搜集資料的方式越來越少,因為我們有更好的數據搜集入口:GOOGLE。

我很少閱讀這類書籍,當初購買純粹是因為標題和書封內容感到興趣,結果讀完之後真的覺得蠻有趣的。我們都習以為常,想找資訊、找作業、找工作、找商品....種種你想找的資訊,打開GOOGLE,鍵入字詞,不管資訊是不是你要的,它好像總能幫人們解決任何問題。

但你一定沒想到,填寫紙本或口頭受訪時,即便是匿名操作,人性還是會不自覺得想替自己多保留一點好的型像,因此對問題有所保留或說謊,但當人們有煩惱時,卻不會懷疑的就直接上GOOGLE搜尋,而這些看似雜亂無章的搜尋數據,透過整理與分析之後,卻結出了很多驚人的事實。

像是歐巴馬幾次發表過關於平息風波的演講,結果那段時間的種族情結反而沒有受到平息,搜尋種族相關負面字詞的頻率卻飆高了;但媒體宣揚的卻是歐巴馬演說內容成功而打動人心,得已平息許多人的心。這就是大數據科學的奧妙,不會有人一天到晚對社會大眾說我有種族歧視,但GOOGLE,它通通都知道。

包括人們內心黑暗的想法(比如想殺了.....這類的字詞,但請不要真的去做。)、特殊的性僻好,(這點人們多半大部份保留,只有親密的人知道。)對於疾病的不安先上網搜搜看、種族歧視跟深蒂固無從宣洩的族群、無法出櫃的同志.....

看完我只覺得,GOOGLE真的藏了很多人們的秘密。
或許我們也曾無意中在GOOGLE上搜尋了一些我們不想對別人提到的事實,只是當下我們並不以為意。而在這個大數據時,我們是數不清的樣本與白老鼠,但同時我們也仰賴GOOGLE帶來的便利。

或許在不久的以後,更多的大數據能夠影射出這個世界被深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秘密面相;但隱私許道德間又存在著難以畫分的界線,究竟要怎麼妥善利用大數據,我想這會是以後的世界要面對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2年10月】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詹姆斯‧克利爾

  這本書其實在決定購買之前,就看到過有不少名人或部落客推薦,書名中規中矩的命名方式,一度讓我懷疑會不會是本沉悶的理論書之類的,不過後來讀了之後發現其實還蠻有趣的,對於解釋如何養成所謂的原子習慣,也有拆解一下案例,沒有想像中的沉悶。 人類的習慣背後是透過許多行為組成,而這些行為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