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可以說是集合了不少常見的存錢觀念,像是浪消投的理念,就和橫山光昭(改變整理的順序,就能存到錢一書的作者)一直提倡的理念相同。當然,老生常談的還是希望大家把記帳當成生活中的一部份,但不用密密麻麻的帳目,而是像流水帳一樣確實,但每天都執行的記帳法。
作者田口智隆年輕時入不敷出,雖然有固定的職業收入,但出手闊綽,又常常不知道自己把錢花到哪裡去,月薪雖然不低,卻快速累積了驚人的債務。靠著他口中的賺錢筆記,也就是作者希望大家記帳的這本帳本,檢視自己的錢都花到哪裡去?哪些可以節省,又哪些需要改善?包含後續的投資筆記也是類似的理念,記錄自己的每一筆投資,甚至是寫下投資動機,好讓日後的自己能夠有個依據與調整狀況的參考。
我看過幾本類似帳務管理的書藉,覺得他有點類似綜合版的概念,編排上視覺也很明快,所以讀起來頗輕鬆的,加上螢光色的字體與分頁,有種都幫你畫好重點的感覺,算是很容易閱讀,也沒有什麼艱深的詞彙,還蠻好閱讀的。
不過說來說去,不管用什麼方式,作者想強調的最終還是:要清楚自己的金錢流向,記帳是最快能夠理清自己錢花去哪的方式,只有把錢花在刀口上,你的每一分努力才不會白白浪費。
同時作者也一直鼓勵讀者們,我這樣子都能夠翻身了,你還有什麼不可能或不行呢?
讓我們也一起被作者鼓勵迎向經濟自由吧!(笑)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022年10月】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詹姆斯‧克利爾
這本書其實在決定購買之前,就看到過有不少名人或部落客推薦,書名中規中矩的命名方式,一度讓我懷疑會不會是本沉悶的理論書之類的,不過後來讀了之後發現其實還蠻有趣的,對於解釋如何養成所謂的原子習慣,也有拆解一下案例,沒有想像中的沉悶。 人類的習慣背後是透過許多行為組成,而這些行為又...
-
寄生上流這部韓國電影,在近年來是蔚為熱門的話題之一,電影的內容描述了明顯的社會階級之差,我用在YOUTUBE上看了快速的電影導覽簡介與影片,也曾經看過位於韓國大城市外的另一頭,住在地下室或坪數小的可憐的出租房的新聞專題報導,韓國光鮮亮麗的外表下,隱藏的灰暗沉重的社會階層枷鎖...
-
因為看書常有看了就忘的毛病,看了一位YOUTUBR的介紹,決定入手這本書來讀讀看。 作者針對大腦心智的運作模式作解說,也加了許多容易理解的圖解。其中最常被提到的就是大腦的專注模式與發散模式。專注模式不管是在認真讀書或工作的過程中都容易進入,全神貫注的狀態下,大腦會循平常...
-
不同年齡層,有各種不同的煩惱,但十八歲的煩惱,到了三十歲時或許覺得跟本不值得一提,年紀不一定跟上心智成長的速度,但是整個社會體系看待一個人的價值與定位,卻隨著年紀有了不同的變化。 在看到書名的時候,總覺得心有所感,好像到了某個年紀,應該就要有什麼樣子才行、要達到什麼成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