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6日 星期四

【2018年8月】人生沒有平衡,只有取捨/謝文憲

看到書名,大概大部份人汲汲營營的,都是希望生活和工作取得一個平衡吧。但平衡的標準究竟如何,再多的書都無法為不同人的人生下定奪。不過比起平衡,我覺得這本書的書名更貼切,我們每天都在自己人生的天秤上,決定那邊多一點、那邊少一點,說穿了,就是靠著取捨來決定怎麼達到自己認為的"平衡"。

我買的第一本憲哥的書,是"職場中最重要的小事",那是本關於很多在職場上叮嚀、想法著墨的書輯。到了這一本,更多的是對於工作、家庭、健康、人際、學習的環節上的著墨。這次他以不同人的人生經歷來說故事與傳遞書名的理念,可以看到很多人的人生故事,也真的會引起自己的很多反思。

在我看來,憲哥屬於拼命三郎的類型,這可能也是他能夠在不同領域能夠站到頂尖位置的原因,不過對普羅大眾來說,不同的人生目標,有不同的理想值,每個人的成功不一定是成就大事業,但要如何過的好、過的最基本也最簡單的快樂,正是透過取捨,達到平衡。

接近最後章節時,有一節問到,你想對20歲的自己說些什麼呢?憲哥寫了一封信,他感謝20歲的自己做了很多努力,但也還有很多不好的習慣沒有改掉。時間伴隨著人生的腳步前進,一刻不停緩,不管是20歲、30歲、40歲,相信我們都默默為自己做了什麼、或浪費了些許的時光,珍惜當下的每一刻,反思過去的好與不好,希望我們都能讓自己的未來變得更接近自己的理想值。

別人有的,不一定適合你,平衡,靠取捨;而有捨,便有得。

同時,此書還有附贈一本職人筆記,不妨翻開小本子來好好歸畫自己的人生,或不要講的那麼沉重,就先從思考自己能做些什麼開始吧!點點滴滴的記錄,都會是酸甜苦辣的回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2年10月】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詹姆斯‧克利爾

  這本書其實在決定購買之前,就看到過有不少名人或部落客推薦,書名中規中矩的命名方式,一度讓我懷疑會不會是本沉悶的理論書之類的,不過後來讀了之後發現其實還蠻有趣的,對於解釋如何養成所謂的原子習慣,也有拆解一下案例,沒有想像中的沉悶。 人類的習慣背後是透過許多行為組成,而這些行為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