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讓我想到我常被家人說太執著、太會鑽牛角尖又學不會放下;公事上太負責任怕得罪人又說不出真話,常常吃悶虧。所以後來就決定買這本書來讀。
書封的設計蠻有意思的,白色的部份是書腰,拆開之後就是被解開的雙手,也和書名有呼應的感覺。作者本身是心理治療師,書中雖然已經盡可能的將幾種療法透過白話簡單的方式來說明,不過對於心理學療法沒什麼基礎的我,其實還是感覺讀起來有一點吃力。
書中透過幾種典型常見的案例,把幾種心理療法透過對話、自我詢問、以及團體治療時扮演不同的角色,藉以讓當事人明白自己內心的聲音在自己的心裡存在什麼樣的地位,以及是如何去影響到當事人。
比較好懂的其中的方式之一就是,記錄下你與對方的對話(比如很再意的上司與你之間的某段對話),再把內心的聲音加進去,最後單獨看對話、單獨看內心的聲音,類似拆分再組合的原理,可以很清楚的發現自己是不是又被內心的聲音綁架,而無法客觀的看待事情,甚至遷怒他人是不是對自己有意見等等的狀況。
其他的類似認知概念法、條件認知等等的較偏向專業領域的名詞,有些部份需要有朋友或家人協同你來進行互動與詢問,僅靠自己除了記錄之外,有些雙向的互動,執行起來還是會有難度,畢竟書中有不少環節記錄的都是治療的互動過程。
其次則是關於想法的轉鬟與改變,畢竟情緒是自己的,在無法靠外力的情況下,只能透過引導自己走出死胡同,別把內心的電臺音量開到最大,情緒是需要控制的,內心的聲音也是。我想這才是這本書最主要的訴求的想法。
我讀的有點辛苦,或是有點心理學底子的人來看消化會更好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