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4日 星期五
【2019年6月】一天一D:維他命D幫你顧健康/江坤俊
健康類的書籍我向來讀的不多,只有針對特別想改善或有興趣的部份才會去涉略。至於維他命D這東西,我倒是紮紮實實的補充了大半年,其實我並說不上身體有哪些部份改變了,但感冒的狀況少了,身體有些小毛病小病痛似乎也減緩了不少,比如說之前半夜常會抽筋的毛病,在定時補充維他命D的這段期間,倒是消失的無影無蹤。
維他命D嚴格來說是種荷爾蒙,但與女性荷爾蒙不同,江醫師研究維他命D花了不少時間,也在這個領域有所展獲。而書中解說維他命D的部份淺顯易懂,並不會艱澀難懂(如果你是從醫專業人員當然除外),所以可以很容易理解維他命D的作用與好處。
維他命D最快的來源就是在充足日照下日曬15分鐘,就可以補充每個人一天所需的維他命D量,但對於現代人來說,不管是坐辦公室,或是每天通勤的各行各業,要曬足15分鐘並不容易,加上市區的空氣與環境汙染容易讓人卻步,所以額外補充足量的維他命D還是最快的。
而維他命D的效果出乎意料之外的有很多作用,最主要抗發炎效果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功能之一,維持血液濃度定量的維他命D,在醫學上也有很多降低失智、甚至是增加癌症病患的存活率等等的好處,基本上是對於身體十分重要的營養素,但沒想到國人的維他命D卻大多數都不足,如果沒看過這本書,都沒想過有些小毛病甚至可以透過維他命D來減緩不適。
當然啦,維他命D也不是萬能的,如果有病症還是得對症下藥,參與正規治療。
不過這讓我想到之前看過的劉乂鳴醫生的書"笨蛋!問題都出在營養",他在書中提到,有些營養素的功能更勝藥物,有時足量的營養素也能讓病情獲得改善,並不一定全然都得靠藥物效果來改善病症,只可惜營養食品之於藥物的利益,我們對於藥物有更高的期望,卻常常沒有補充足夠的營養素給自己的身體。
維他命D讓我有這樣的感覺。
總之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這才是最寶貴的。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022年10月】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詹姆斯‧克利爾
這本書其實在決定購買之前,就看到過有不少名人或部落客推薦,書名中規中矩的命名方式,一度讓我懷疑會不會是本沉悶的理論書之類的,不過後來讀了之後發現其實還蠻有趣的,對於解釋如何養成所謂的原子習慣,也有拆解一下案例,沒有想像中的沉悶。 人類的習慣背後是透過許多行為組成,而這些行為又...
-
寄生上流這部韓國電影,在近年來是蔚為熱門的話題之一,電影的內容描述了明顯的社會階級之差,我用在YOUTUBE上看了快速的電影導覽簡介與影片,也曾經看過位於韓國大城市外的另一頭,住在地下室或坪數小的可憐的出租房的新聞專題報導,韓國光鮮亮麗的外表下,隱藏的灰暗沉重的社會階層枷鎖...
-
因為看書常有看了就忘的毛病,看了一位YOUTUBR的介紹,決定入手這本書來讀讀看。 作者針對大腦心智的運作模式作解說,也加了許多容易理解的圖解。其中最常被提到的就是大腦的專注模式與發散模式。專注模式不管是在認真讀書或工作的過程中都容易進入,全神貫注的狀態下,大腦會循平常...
-
不同年齡層,有各種不同的煩惱,但十八歲的煩惱,到了三十歲時或許覺得跟本不值得一提,年紀不一定跟上心智成長的速度,但是整個社會體系看待一個人的價值與定位,卻隨著年紀有了不同的變化。 在看到書名的時候,總覺得心有所感,好像到了某個年紀,應該就要有什麼樣子才行、要達到什麼成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