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已經有很多統計方式透過科學數據來說話,確實紙本或電訪之類的傳統搜集資料的方式越來越少,因為我們有更好的數據搜集入口:GOOGLE。
我很少閱讀這類書籍,當初購買純粹是因為標題和書封內容感到興趣,結果讀完之後真的覺得蠻有趣的。我們都習以為常,想找資訊、找作業、找工作、找商品....種種你想找的資訊,打開GOOGLE,鍵入字詞,不管資訊是不是你要的,它好像總能幫人們解決任何問題。
但你一定沒想到,填寫紙本或口頭受訪時,即便是匿名操作,人性還是會不自覺得想替自己多保留一點好的型像,因此對問題有所保留或說謊,但當人們有煩惱時,卻不會懷疑的就直接上GOOGLE搜尋,而這些看似雜亂無章的搜尋數據,透過整理與分析之後,卻結出了很多驚人的事實。
像是歐巴馬幾次發表過關於平息風波的演講,結果那段時間的種族情結反而沒有受到平息,搜尋種族相關負面字詞的頻率卻飆高了;但媒體宣揚的卻是歐巴馬演說內容成功而打動人心,得已平息許多人的心。這就是大數據科學的奧妙,不會有人一天到晚對社會大眾說我有種族歧視,但GOOGLE,它通通都知道。
包括人們內心黑暗的想法(比如想殺了.....這類的字詞,但請不要真的去做。)、特殊的性僻好,(這點人們多半大部份保留,只有親密的人知道。)對於疾病的不安先上網搜搜看、種族歧視跟深蒂固無從宣洩的族群、無法出櫃的同志.....
看完我只覺得,GOOGLE真的藏了很多人們的秘密。
或許我們也曾無意中在GOOGLE上搜尋了一些我們不想對別人提到的事實,只是當下我們並不以為意。而在這個大數據時,我們是數不清的樣本與白老鼠,但同時我們也仰賴GOOGLE帶來的便利。
或許在不久的以後,更多的大數據能夠影射出這個世界被深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秘密面相;但隱私許道德間又存在著難以畫分的界線,究竟要怎麼妥善利用大數據,我想這會是以後的世界要面對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吧。
2018年7月18日 星期三
2018年7月12日 星期四
【2018年7月】賺錢筆記:1天1分鐘,賺進1千萬的最強筆記術/田口智隆
這本書可以說是集合了不少常見的存錢觀念,像是浪消投的理念,就和橫山光昭(改變整理的順序,就能存到錢一書的作者)一直提倡的理念相同。當然,老生常談的還是希望大家把記帳當成生活中的一部份,但不用密密麻麻的帳目,而是像流水帳一樣確實,但每天都執行的記帳法。
作者田口智隆年輕時入不敷出,雖然有固定的職業收入,但出手闊綽,又常常不知道自己把錢花到哪裡去,月薪雖然不低,卻快速累積了驚人的債務。靠著他口中的賺錢筆記,也就是作者希望大家記帳的這本帳本,檢視自己的錢都花到哪裡去?哪些可以節省,又哪些需要改善?包含後續的投資筆記也是類似的理念,記錄自己的每一筆投資,甚至是寫下投資動機,好讓日後的自己能夠有個依據與調整狀況的參考。
我看過幾本類似帳務管理的書藉,覺得他有點類似綜合版的概念,編排上視覺也很明快,所以讀起來頗輕鬆的,加上螢光色的字體與分頁,有種都幫你畫好重點的感覺,算是很容易閱讀,也沒有什麼艱深的詞彙,還蠻好閱讀的。
不過說來說去,不管用什麼方式,作者想強調的最終還是:要清楚自己的金錢流向,記帳是最快能夠理清自己錢花去哪的方式,只有把錢花在刀口上,你的每一分努力才不會白白浪費。
同時作者也一直鼓勵讀者們,我這樣子都能夠翻身了,你還有什麼不可能或不行呢?
讓我們也一起被作者鼓勵迎向經濟自由吧!(笑)
作者田口智隆年輕時入不敷出,雖然有固定的職業收入,但出手闊綽,又常常不知道自己把錢花到哪裡去,月薪雖然不低,卻快速累積了驚人的債務。靠著他口中的賺錢筆記,也就是作者希望大家記帳的這本帳本,檢視自己的錢都花到哪裡去?哪些可以節省,又哪些需要改善?包含後續的投資筆記也是類似的理念,記錄自己的每一筆投資,甚至是寫下投資動機,好讓日後的自己能夠有個依據與調整狀況的參考。
我看過幾本類似帳務管理的書藉,覺得他有點類似綜合版的概念,編排上視覺也很明快,所以讀起來頗輕鬆的,加上螢光色的字體與分頁,有種都幫你畫好重點的感覺,算是很容易閱讀,也沒有什麼艱深的詞彙,還蠻好閱讀的。
不過說來說去,不管用什麼方式,作者想強調的最終還是:要清楚自己的金錢流向,記帳是最快能夠理清自己錢花去哪的方式,只有把錢花在刀口上,你的每一分努力才不會白白浪費。
同時作者也一直鼓勵讀者們,我這樣子都能夠翻身了,你還有什麼不可能或不行呢?
讓我們也一起被作者鼓勵迎向經濟自由吧!(笑)
2018年7月11日 星期三
【2018年7月】鈔寫浪漫/謝哲青
最早我是從歐遊情書接觸到謝哲青的書,看過一本之後,就不可自拔的愛上他描寫的方式,同時也對藝術史相關的故事與資訊產生了興趣。一直到星空吟遊、一個人的朝聖之路,都可以在他的書中看到不同地方的景色。
鈔寫浪漫剛推出時,我還覺得鈔票好像沒有什麼故事可言,不過看完這本書之後,完全推翻我最初對於鈔票價值只有金錢的意義。鈔票除了面額,圖案的故事,隱藏其中的愛恨情仇、一個國家與世代的演變進化、政治世代的勾心鬥角、顯而易見的國家情結,其實都藏在小小的一張鈔票裡。同時,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鈔票風格,在哲青筆下,各國的鈔票都是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與歷史,它的存在不只是價錢,而有更多價值。
喜歡藝術相關的故事的話,真的不能錯過他的書,我是個門外漢,但每每閱讀都能感受到他筆下想傳遞給讀者的細膩情感,藝術不是艱深難懂的歷史,而是充滿各種悲歡情仇的情緒交織,既是悲哀讓人難以釋懷的故事、又或者是荒誕怪離的童話。
我想之後他如果繼續推出相關的書籍的話,我還是會很滿心期待的照單全收。
訂閱:
意見 (Atom)
【2022年10月】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詹姆斯‧克利爾
這本書其實在決定購買之前,就看到過有不少名人或部落客推薦,書名中規中矩的命名方式,一度讓我懷疑會不會是本沉悶的理論書之類的,不過後來讀了之後發現其實還蠻有趣的,對於解釋如何養成所謂的原子習慣,也有拆解一下案例,沒有想像中的沉悶。 人類的習慣背後是透過許多行為組成,而這些行為又...
-
寄生上流這部韓國電影,在近年來是蔚為熱門的話題之一,電影的內容描述了明顯的社會階級之差,我用在YOUTUBE上看了快速的電影導覽簡介與影片,也曾經看過位於韓國大城市外的另一頭,住在地下室或坪數小的可憐的出租房的新聞專題報導,韓國光鮮亮麗的外表下,隱藏的灰暗沉重的社會階層枷鎖...
-
因為看書常有看了就忘的毛病,看了一位YOUTUBR的介紹,決定入手這本書來讀讀看。 作者針對大腦心智的運作模式作解說,也加了許多容易理解的圖解。其中最常被提到的就是大腦的專注模式與發散模式。專注模式不管是在認真讀書或工作的過程中都容易進入,全神貫注的狀態下,大腦會循平常...
-
不同年齡層,有各種不同的煩惱,但十八歲的煩惱,到了三十歲時或許覺得跟本不值得一提,年紀不一定跟上心智成長的速度,但是整個社會體系看待一個人的價值與定位,卻隨著年紀有了不同的變化。 在看到書名的時候,總覺得心有所感,好像到了某個年紀,應該就要有什麼樣子才行、要達到什麼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