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4日 星期三
【2021年11月】人生實用商學院 誰偷了你的錢?/吳淡如
2021年9月5日 星期日
【2021年9月】後真相時代/海特‧麥當納
不過你看到的這些觀點、懶人包、透過不同媒體傳遞的角度消息,都是真正的"真相"嗎?
這正是本書作者想向讀者傳遞的,真相是你所見的,還是受你內心角度影響決定信與不信呢?
通常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立場,包括人們自己也是,想要傳遞或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透過文章的敘述內容、或是擷取的片段,通常就會塑造出某種特定的狀況或印象,讓看的人當下相信這可能是真的、或假的、或偏頗的、或中立的。
如同行銷廣告也時常透過許多美好的文字與設計包裝,來隱藏一些顯而易見的缺點,吸引消費者買單,只是美化的程度多寡、形容的手法高明與否,這樣的"後真相",其實就出現在我們的生活日常裡。
當然按照現在的資訊量,我們很難逐條去查明每條新聞或資訊的真相,但現在也有很多可以查證的管道,下回如果覺得對某個產品行銷或是新聞存疑的話,不妨也多查查看看不同面相的敘述或文章說法,或許這個真相在你的觀察下,能有一個完整的面貌。
茫茫網海,真真假假,現在這個時代,或許眼見都不一定為憑了。
2021年7月23日 星期五
【2021年7月】行動支付時代的金錢整理術/橫山光昭
2021年6月6日 星期日
【2021年5月】吳淡如白話經典-金瓶梅/吳淡如
"可惡!怎麼可以這樣呢?"的情緒在胸口暗潮洶湧,如同看精采的小說一般。
2021年5月4日 星期二
【2021年4月】洗車人家/姜泰宇(敷米漿)
今年因為工作量爆增,隔了好久好久才有時間看完一本書。
自從去年看過作工的人後,就很喜歡這類的故事,要說這些是故事又有點太真實,有的真實又好像和我們這些小上班族們很接近,都在社會的夾縫中求生存,雖然時空背景與工作環境大不相同,但都為了一些小小的理想與希望,每天努力生活著。
我過去曾經對洗車這件事有過憧景,因為有段時間非常喜歡汽車,總覺得如果能去應徵洗車的打工,我就有機會常常接觸到很多車子吧?當然這股傻勁對於眼尖的老闆來說,看了我這疑似三分鐘熱度的模樣,自然也沒有錄取我。不過在我看過這本書之後,我真覺得我把洗車這件事想的太過簡單了,而汽車美容和洗車又是兩件事,自家洗車就像家家酒,專業的汽車美容其實是我無法想像的領域。
敷米漿的筆觸很細膩,有很多內心的情緒,和帶點寫實感的作工的人有些不同,原本是提筆寫作的作家,轉換到洗車行業的酸甜苦辣、見過來來去去的人、信任與背叛、起起落落,這中間有著不能說是精采的轉折,而是他在這行業中真心待人與扛起責任的過程,真實的心情點滴。
雖然書封寫的有些沉重,但我覺得還是不失為一本很不錯的書籍,不管你是喜歡他的文筆描述方式,或是對洗車人家的故事有興趣,它都很值得你一讀。
我們有時對不同的行業總會有社會給予的刻板印象,但每個職業只要用心,都有其珍貴之處。
在這個人比人氣死人的社會,頭銜也好、職稱也罷,不管是什麼行業,用心的人,都值得尊重。
【2022年10月】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詹姆斯‧克利爾
這本書其實在決定購買之前,就看到過有不少名人或部落客推薦,書名中規中矩的命名方式,一度讓我懷疑會不會是本沉悶的理論書之類的,不過後來讀了之後發現其實還蠻有趣的,對於解釋如何養成所謂的原子習慣,也有拆解一下案例,沒有想像中的沉悶。 人類的習慣背後是透過許多行為組成,而這些行為又...
-
寄生上流這部韓國電影,在近年來是蔚為熱門的話題之一,電影的內容描述了明顯的社會階級之差,我用在YOUTUBE上看了快速的電影導覽簡介與影片,也曾經看過位於韓國大城市外的另一頭,住在地下室或坪數小的可憐的出租房的新聞專題報導,韓國光鮮亮麗的外表下,隱藏的灰暗沉重的社會階層枷鎖...
-
因為看書常有看了就忘的毛病,看了一位YOUTUBR的介紹,決定入手這本書來讀讀看。 作者針對大腦心智的運作模式作解說,也加了許多容易理解的圖解。其中最常被提到的就是大腦的專注模式與發散模式。專注模式不管是在認真讀書或工作的過程中都容易進入,全神貫注的狀態下,大腦會循平常...
-
不同年齡層,有各種不同的煩惱,但十八歲的煩惱,到了三十歲時或許覺得跟本不值得一提,年紀不一定跟上心智成長的速度,但是整個社會體系看待一個人的價值與定位,卻隨著年紀有了不同的變化。 在看到書名的時候,總覺得心有所感,好像到了某個年紀,應該就要有什麼樣子才行、要達到什麼成就...



